学生风采
学生风采
  • 喜迎二十大 | 主题征文竞赛风采(一)
  • 信息来源:   发布时间:2022-11-04    阅读量:
  • 分享到 :

     52106唐俊雅
     
    小绪
    父亲这一生漂泊不定,直至中年才归了家落了根。我始终不懂父亲眼里的事事坦然,仿佛时间的山海怎么也填不平黢黑的脸庞上那刀刻的纹路,就像江南的水永远都不会懂得北国的飞雪。
     
          漂泊的故事要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……
    八十年代,上岸。
        父亲出生在南方的山疙瘩里,祖祖辈辈都是农民,一大家子都靠那一亩三分地生活。按照父亲的话来说,有几亩田就是有了几分活下去的本钱。那时候家里人多,父亲又是家中的长子,祖父成天喝得烂醉不着家,姐姐也是耍赖撒泼的好手,弟弟却是体弱多病,家里的重担自然而然地落在了父亲的肩上。白天上课,放学回来喂猪,放牛,砍柴,做饭。曾几何时我问他,那时候觉着苦吗?父亲却总是笑着说,苦啊,肯定苦,那个年代没几个好的。
    “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,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”。有时命运就像大海上航行的船,不知何时一个猛浪拍来,就会失去航向。祖母得了尿毒症,病发之后已是晚期,撑不了多久就故去了。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花掉了家里唯一的积蓄,就连葬礼上的用度都是靠村岭村亲之间的救济。没有新衣的冬天,一定特别冷吧。
    九十年代,漂泊。
        城市从远方,用电气和钢铁召唤农村。年少时的梦总在远方,城市的灯红酒绿是游子们未曾谋面的故乡,少年们勿忙背上行囊,踏上前路未知的迷茫。
        父亲读完初中就辍学了,刚成年他就跟着村里那群人外出打工去了。有时父亲向我讲起他的遭遇,他说他去过好多地方——睡过长沙火车站的长椅,踩着自行车吹过江苏冬月里的风,在深圳仅有几十平却有上百人的车间里做流水线,挤过南京深夜里最拥挤的高铁站。更不必说路上的许多风景,有哈尔滨终年不化的雪,无锡太湖开得最好的那莲,乌鲁木齐最甜的瓜果,清晨北海的闹市,大唐长安的不夜城。在这段路上相遇的人也是形形色色,有小肚鸡肠的同事,有落井下石的领导,有一起同甘共苦的好兄弟,有公私分明的老板,还有他遇见的最美最纯粹的爱情,他说,遇见母亲之后时才知道,什么是好想有个家。“我看过许多地方的云,喝过许多种类的酒,只爱过一个正当年纪的人。”也许那时中秋的月,才是和千里之外的家人最娴静的共勉。
    00年代,停泊。
         随着科技的发展,电子科技迎来了“春天”,再不是“马上相逢无纸笔,凭君传语报平安”的无奈。父亲在外头拼了十年,最终在江苏安了个小家。每次父亲打电话回来,尽管隔着屏幕对我的关心无微不至,但一年一次的相聚也会显得格外短暂。父亲开始在厂里上班,母亲则在一所幼儿园里当老师,一切都那么安定。头几年回来的时候要坐好几天的火车才能到,常常会因为买不到票,年夜饭凉透了都等不带他们。然而高铁发展兴起后,只需一两天就能回家了。从前买票得提前十来天,说不定还抢不到,现在买票随时都有。父亲总是很怀念这段日子,再也不是一贫如洗,东奔西走,居无定所,偶尔能在喧嚣的夜市里散散步,骑着电瓶车去人少的大道上兜风,那时岁月静好,也正当年少。
    一O年代,泊归。
        人生如叶,一生一落,一落一生,终将归于泥土,安于故乡。父亲最终还是选择回到家乡,结束在外漂泊的半生。回家了,吃着母亲亲手炒的家常小菜,与家人说着最真切的话语,一缕缕人间烟火里的是家的温暖,心停泊的港湾。从前家乡光溜溜的小土坡全都绿了起来,林间的果子散发着沁人的香甜,饱满的石榴咧成了笑脸,大风车迎着风吱呼呼的转,江清月白鲈鱼美从诗变成了现实。每当父亲往脖子上挂一条毛巾的时候,我们就知道,他又是要去照看他的果林了,当家里人嗔怪他不毕如此上心的时候,父亲就说:“国家给的种子,就算累着我也不能苦了他们。”从荒弃的农田到风过卷起千层麦浪,从荒郊野岭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,从产品剩余到网络销货,从产品滞留带销往全国各地。一步一步,一点点,在党的指导下,全村脱贫,全面脱贫,家家户户奔小康。国家鼓励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后回乡创业,致力于家乡的切身发展。曾经留守的孩子们也终于有了一个像样的家。
    父辈们肩上的行囊是一个时代甚至是整个社会的一个缩影,这不仅是我父亲漂泊的一生,更是许多父辈们漂泊的一生。党的领导,国家的政策时刻影响着一代人的一生,或漂泊或幸福,或离散或团圆。
        也许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这个国家赋予青年人的使命,我们这一代人感谢这个时代赠予我们和平安定的家园。既然我们没有吃过父辈们吃过的苦,那我们就接过父辈们的行囊,拼博着奔向属于我们这一代的未来……
    春风绿了荒地
    汗水映着你那
    清瘦的脸庞
    穿过黑暗的熹微之光
    是冉冉升起的东边的太阳

     
    供稿人:52106唐俊雅
    编辑:黎联聪
    二审:周志玲
    三审:贺红山


     

    通讯地址:永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学楼      联系电话:13874620078

    Copyright ©永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版权所有 湘ICP备20011007号

    展开